聲測管不能正常使用
管內漏漿或變形所致。采用清除管內漏漿或重新鉆芯孔代替聲測管來對樁身進行檢測。
樁身混凝土質量不合格
樁身聲測結果為混凝土有缺陷,成樁質量差。多為孔底有沉渣、混凝土離淅、混凝土強度不足(樁頂)、導管漏水、導管提空未處理(斷樁)、導管埋深過大、導管未置于孔中心、導管開球后再澆時形成封閉氣孔、澆樁時塌孔而未發(fā)現(xiàn)、澆樁時機械故障未完成澆樁(斷樁)、澆樁過程中縮孔或徑流水通過樁身等原因所致。
樁基礎設計
傳統(tǒng)剛性樁基設計方法。現(xiàn)行樁基設計步驟一般是:首先根據(jù)建(構)筑物的具體情況、基礎施工條件和工程地質條件,確定樁的類型和尺寸,初步確定承臺埋深和尺寸,然后確定樁的根數(shù)和平面布置,驗算樁基中各樁所受的荷載是否超過單樁承載力特征值,必要時驗算群樁的地基強度和沉降,繼而進行承臺設計。
樁的根數(shù)按承臺的豎向荷載和單樁承載力特征值確定,當軸心受壓時,樁數(shù)n應滿足:
n≥(N+G)/Pa(1)
式中N為作用在承臺上的軸向荷載;G為承臺及承臺上的土的重量;Pa為單樁軸向承載力特征值。
驗算各樁所受的荷載時,對于軸心受壓的樁基,各樁所受的荷載P應滿足
P=(N+G)/n≤Pa(2)
樁間距一般取3~4倍樁徑?,F(xiàn)行的設計方法是假定承臺底面以上的荷載完全通過群樁傳遞給地基土,沒有考慮樁間土直接分擔荷載。
灌注砼樁施工時,設計圖紙常常要求樁端的持力層為巖石且必須進入該巖層一定深度。巖層深埋地下,情況極其復雜,判斷是否進入持力層不僅重要而且有一定難度。如果判斷不準,不僅是影響工程造價,還將會對單樁承載力產(chǎn)生影響,甚至造成工程的結構安全隱患。
一、在整個樁基施工前,甲方、乙方、監(jiān)理、勘察設計應一起確定樁基持力層基巖判定原則,制定相關標準。
二、仔細閱讀工程地質勘探資料,繪制出每個樁體持力層頂端標高等高線,待施工中鉆孔深度達到等高線附近時可進行判別。由于等高線為根據(jù)鉆孔資料推測繪制而成,當持力層巖面起伏較大時可能相差較大。
三、認真進行鉆孔記錄,詳細了解鉆進情況。根據(jù)現(xiàn)場觀察,樁基入巖后往往鉆進較平穩(wěn),不會出現(xiàn)跳鉆、別鉆現(xiàn)象,鉆進速率在強風化層中一般為20~50cm/h,在化層中為<20cm/h。鉆進速率一般與樁機型號及鉆頭種類、鉆頭磨損程度有關。